參考消息網7月13日報道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11日刊登了題為《作為家庭事務的醫療保健:上海的家庭醫生計劃難以被接受》的報道。文章寫道,陶奈雨(音)3個月前搬出了舊公寓,他的新家附近就有一個社區衛生中心。但他仍每兩個星期去一次上海長寧區周家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從他家到那裡騎電動自行車需要20分鐘。
  這位79歲的老人這樣做的原因是他的家庭醫生的服務。陶說,過去兩年來,他的醫生陳華(音)贏得了他的信任,像親人一樣幫助他。
  陶通常到周家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讓醫生給他的胃癌、高血壓和糖尿病開藥,偶爾接受專科醫生的檢查。他說,他感激陳醫生兩年前建議他進行檢查以確定是否患膀胱癌。
  他說:“要是沒有醫生的建議,我就不會發現自己得了癌症,我的健康狀況就會進一步惡化。我的家庭醫生十分瞭解我的健康狀況和病史,我不必向她重覆病史。我相信她的服務,不必擔心過度開藥和檢查。”
  在三年前家庭醫生制度出現以前,陶和大多數上海居民一樣,每當生病或受傷時都會首先前往大醫院。在那裡,患者候診往往要幾個小時,因為醫生一天要看100多個病人,而對每個病人只花幾分鐘的時間。
  為了緩解由此造成的醫院擁堵和醫患糾紛,上海市衛生當局在大陸首推家庭醫生計劃。
  根據該計劃,患者可以在到醫院初診和看固定的家庭醫生之間進行選擇。
  然而,儘管衛生機構採取了各項措施,在大多數情況下,那些傾向於到醫院而不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初診的人往往繼續前往大型知名醫院。
  官員和醫療專家說,結果是,上海的家庭醫生制度未能像他們所期望的那樣分流大批患者。
  上海市衛生局基層衛生處處長劉紅煒說:“我們的家庭醫生制度才剛剛起步,理想的狀況還沒有實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劉紅煒說,更合理地利用醫療資源需要人們首先咨詢家庭醫生,然後轉至小醫院,只有情況危急時才轉到大醫院。
  他說,在上海的2400萬居民中,大約有400萬人簽約了家庭醫生。家庭醫生分佈在170個社區衛生中心。
  但只有不到30%的簽約居民定期拜訪家庭醫生。大多數人選擇忽視家庭醫生的服務,繼續前往大醫院。
  【延伸閱讀】
  BBC:英國逾3000名家庭醫生收入超過首相
  2013-09-27 14:20:00
  國際在線專稿:據BBC英倫網9月26日報道,不少英國家庭醫生都抱怨工作時間過長、占用休息時間等,但最新數據顯示,雖然辛苦,他們之中有不少人收入驕人,而且甚至幾乎達到首相薪酬的兩倍。
  英國衛生與社會護理信息中心(Health and Social Care Information Centre)根據報稅表等資料統計的最新數據顯示,在2011-2012年度中,年收入超過15萬英鎊(約合147萬元人民幣)的家庭醫生共有3620人,比較前一年的3920人有所下降。但是其中有670人的年收入超過20萬英鎊(約合196萬元人民幣),比較前一年的530人出現了上升,而且其中160人的收入更是超過了25萬英鎊(約合246萬元人民幣)。
  英國納稅人聯盟批評醫生收入過於豐厚。英國首相卡梅倫現在的年收入為142500英鎊(約合1394325元人民幣)。
  該組織的發言人馬修·辛克萊(Matthew Sinclair)說,醫生的工作誠然重要,但是在英國醫療系統削減開支的同時,有關方面沒有商議好適當的合同,讓納稅人付出的金錢遠超應當支付的水平。
  他同時表示,醫生應該專註於治療病人而非以剝削納稅人牟利。
  然而英國醫學會的家庭醫生委員會主席沙恩德·納格保爾(Chaand Nagpaul)說,沉重的工作壓力,加上越來越多的行政管理工作導致家庭醫生短缺,而且讓醫生的士氣受到打擊。
  他同時指出,雖然有批評說家庭醫生薪酬的漲幅失控,但是自從2008年至今,家庭醫生的收入其實已經下降了11%。
  【延伸閱讀】
  美媒:中國醫生過量開藥問題嚴重
  2014-05-19 16:53:00
  參考消息網5月19日報道 美媒稱,中國公安部14日指控葛蘭素史克公司在華高管精心組織了一個覆蓋全國的行賄網絡,目的是提高這個醫葯巨頭在全世界增長最快的藥品市場的銷量。據稱,醫生、醫院、醫學會和政府官員都從中得到了好處,已然不堪醫葯費重負的中國患者則為藥品付出更高價格,而在許多情況下,這些藥品可能是他們不需要的。這種結局如若屬實是十分可鄙的,而且帶來一個令人不安的疑問:葛蘭素史克的行賄網絡有沒有對中國境內外的公眾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彭博社網站5月15日報道稱,這個疑問絕非假設。醫生開藥過量在中國是一個久已有之的嚴重問題,其動力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來自醫葯公司給予醫生和醫院的“經濟獎勵”,比如賄賂。根據美國《醫療保健》雜誌2012年刊登的一篇論文,前往城市基層醫療機構就醫的中國患者每次開出2.6種藥品,這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關於每次約一種藥品的指導意見。更令人關註的是,十分之四患者的藥方里包含抗生素,這是世衛組織建議比例的兩倍。世衛組織4月份發表的報告指出,這種過量開藥導致了中國乃至全球有抗生素耐藥性的人數增加。
  報道說,中國醫療體系是怎麼到了這種危險境地的呢?據一家雜誌介紹,問題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改革,它在2011年把醫療體系從基本免費、由政府補貼變成了政府為公立醫院預算出資不到20%(兩周前,香港《南華早報》估計政府補貼現在只占公立醫院收入的7%)。這種改革或許讓醫院大為改觀,但醫療服務的價格始終受到高度監管。例如在上海,住院病人看一次病的費用可能略高於1.5美元,於是醫院收治病人後從其他渠道創收。
  中國的醫院除了開藥以外鮮有其他辦法來補充收入(為患者過度使用醫療檢查等也是醫院創收的手段——本網註)。根據中國政府公佈的數據,2011年,藥品銷售占中國醫院收入的40%以上。在經合組織發達國家,這個比例是19%。與此同時,雖然相關數據不多,但中國監管者和研究人員普遍認為,醫生的相當大一部分收入也來自藥品銷售。回扣可高達20%,漲價幅度——按規定不得超過15%——的差別通常就更大了。
  報道稱, 這給製藥企業帶來巨大負擔,毫不掩飾地說,它們在中國必須花錢買生存。中國政府稱,為追求市場份額,葛蘭素付了錢。其結果是,作為健全的中國醫療產業的基礎,開藥與其說是醫療上所必需的,不如說它是能夠贏利的。前者是醫療的本分,後者則無疑是葛蘭素所熟知的。
  報道稱,當然,葛蘭素涉嫌用來提高市場份額的行賄等手段並非該公司首創。事實上,外國藥企進入中國醫療市場的時間相對較晚,它們採用的手段和方法大概不如中國競爭對手那麼老練。這個事實再加上中國政府一貫喜歡把矛頭指向外國企業而非國內產業,大概可以解釋為什麼葛蘭素成為調查目標。
  但報道認為,葛蘭素不應為它其實並不比競爭對手更卑劣而感到欣慰。該公司自稱(比如在其網站上)非常重視與過量開藥和抗生素耐藥性有關的問題,它有責任和義務確保其營銷行為(不管是合法的還是不合法的)不造成長遠的公共健康問題。當前對其在華所作所為的調查讓人懷疑,該公司領導層的重要成員根本不在乎是否做到這一點。(編譯/何金娥)
  【延伸閱讀】
  醫生夫妻合伙偽造病歷 詐領醫療費數百萬新臺幣
  2014-07-09 15:35:00
  中新網7月9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消息,臺灣高雄市夫妻檔醫師張某某、駱某某因涉嫌變造病理報告、虛報住院日數,被高雄檢察機關以依偽造文書、詐欺等罪嫌起訴。
  高雄地檢署今天表示,張某某成立優生美地醫院後,駱某某的喬安診所就不再提供病患住院服務,但張男與駱女明知病人並未於喬安住院,仍利用基層診所無須每兩月接受衛生部門抽檢病歷及檢驗報告的漏洞,由張男提供在優生美地住院109名病患資料,再由駱女製作不實住院紀錄申請健保給付,詐領約330萬元(新臺幣,下同)。同時,查出張男和駱女3年來共約詐領健保費567萬元。
  檢方再查出,張男涉嫌對59名可能非必要進行手術的病患動手術,竟先行進行手術,將切片組織送不知情病理中心進行病理分析,取得病理組織檢查報告後,再由駱女變造病理報告病名、檢體大小、醫師署名、細胞學檢查報告等,製作不實病理報告及浮報部分病患住院日數。
  檢方偵結認為,張男和駱女涉嫌以虛報住院日數、變造病理組織檢查報告等方式詐領健保費,依偽造文書、詐欺取財等罪嫌起訴2人。  (原標題:未分流大批患者 上海家庭醫生試點並不順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obsincwg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