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河南種植的蔬菜,北京消費者一掃包裝上的二維碼就能看到蔬菜的施肥時間、成分等“生長之路”。日前,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上,首次審議的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中,提出建立食品追溯管理制度。如何實現全程追溯,東方今報記者到鄭州的種植基地進行了實地探訪。
  □東方今報記者 肖萌/文
  記者 沈翔/圖
  澆水、施肥、除草都錄入電腦
  6月24日,早上6點多,25歲的許玲玲走在鄭州黃河大壩附近的100畝試驗農田中,開始了一天的工作。這塊試驗田是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在河南開發的種植基地。這裡種植著品種不一的玉米、番茄、辣椒……許玲玲的工作就是拿著平板電腦,記錄蔬菜們生長情況,從育苗到成熟,所有過程都要記錄下來。
  “信息錄入後,平板電腦會自動將數據通過網絡傳到設在北京的中央服務器,等到蔬菜成熟時,積累的數據通過分析,就形成了特有的專屬二維碼‘身份證’。人們購買時,只需要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就能查詢到蔬菜們從‘出生’到成熟的全過程”。而這種查詢過程,被稱為食品追溯。
  職業農民進行標準化種植
  100畝的試驗田由幾個小組分塊負責,許玲玲是小組長之一。“我負責40多畝地,除了要錄入信息和數據,還管理著六七名負責種植的農民”。
  負責試驗田人力和信息化測試的劉東峰說,這100畝地由十幾個農戶種植,都是附近的農民,在種植之前都對他們進行了培訓。他們按照公司化的規章制度去管理,上班時間固定,還要遵循考核制度,每個人每天能掙60多元錢,收入遠遠超過在家務農。
  試驗田的每塊菜地里都標註著土地編號、種植農作物的名稱、種植人、負責人。“這些信息都會錄入電腦,最終讓消費者掃描二維碼就能看到。如果出現食品源頭的安全問題,完全可以追查到人。”該公司的項目經理杜曉峰說。
  軟件企業的“全程追溯”商機
  這100畝地只是一個試驗田,公司的目的不是通過經營可追溯食品賺大錢,而是為了展示自己研發的可追溯軟件的效果。杜曉峰說,這樣的公司在全國有二三十家。
  我國食品安全流通追溯體系2010年試點建設至今,前兩批20個試點城市已經順利建成追溯體系並投入運營。商務部計劃在“十二五”末,爭取讓肉類蔬菜流通追溯系統覆蓋到所有百萬人口以上城市。這意味著今天還算得上新鮮事物的可追溯食品,在未來幾年將變得很普遍,同時食品可追溯的相關軟件市場也很巨大。
  目前正在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九次會議,重要的一項議題就是審議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草案專門提出建立食品追溯管理制度。食品追溯有望入法,這讓杜曉峰對公司未來更加充滿信心。  (原標題:蔬菜也有了生長檔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obsincwg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